地 址:松江區(qū)江田東路222號
溶解氧儀的兩種常見測量原理
更新時間:2024-05-24 點擊次數(shù):645次
空氣可被認為具有恒定含氧量(約 20.9%)。只要空氣與水接觸,空氣中的氧氣就會溶于水。水中溶解的氧氣量取決于許多因素: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混合來讓水中溶氧飽和、水溫、氣壓、水的含鹽量,以及水中是否有消耗氧氣的物質。由于含氧量對許多生物和化學過程非常重要,因此測量在水樣中實際溶解的氧含量非常重要。
溶解氧儀是測量溶解在水溶液內的氧氣的含量。它的原理主要基于電化學法或光學法來測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。以下是兩種常見原理的簡要說明:
1、電化學法
電化學法中的極譜法原理是應用最為普遍的。在這種方法中,溶解氧分析儀的傳感部分由金電極(陰極)和銀電極(陽極)及氯化鉀或氫氧化鉀電解液組成。當給溶解氧分析儀電極加上0.6~0.8V的極化電壓時,氧通過膜擴散進入電解液,與金電極和銀電極構成測量回路。陰極釋放電子,陽極接受電子,產(chǎn)生電流。根據(jù)法拉第定律,流過溶解氧分析儀電極的電流和氧分壓成正比,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電流和氧濃度之間呈線性關系。
2、光學法
光學法通常基于熒光猝滅原理。熒光法溶解氧測量儀基于熒光猝滅原理。調制的藍光照射到熒光物質上后,熒光物質激發(fā)并發(fā)出紅光,由于氧分子可以吸收光能(猝滅效應),所以激發(fā)紅光的時間和強度與氧分子的濃度成反比。通過測量激發(fā)紅光與參比光的相位差,并與內部標定值對比,從而計算出氧分子的濃度。